水处理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是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、延长使用寿命、保障出水水质达标的关键。不同类型的设备(如反渗透设备、超滤设备、离子交换设备等)维护要点有所差异,但总体原则和方法具有共通性,以下从通用维护项目和不同类型设备专项维护两方面展开介绍:
一、通用维护与保养方法
1. 日常巡检
- 频率:每日或每班次进行基础检查,每周/月进行深度巡检。
- 内容:
- 运行状态:观察设备运行是否平稳,有无异常振动、噪音或泄漏。
- 仪表参数:检查压力表、流量计、电导率仪等仪表显示值是否在正常范围内。
- 电气系统:确认电源连接稳固,无松动、过热或烧焦现象。
- 阀门与管道:检查阀门开关状态是否正确,管道连接处有无泄漏。
2. 清洁与消毒
- 外部清洁:定期用湿布擦拭设备外壳,去除灰尘和污渍,防止腐蚀。
- 内部清洁:
- 预处理系统:定期反洗或正洗砂滤器、活性炭过滤器,清除滤料表面的悬浮物和有机物。
- 膜组件:按照设备手册要求,定期用化学清洗剂清洗反渗透膜、超滤膜,去除膜表面的结垢和污染物。
- 消毒处理:对于饮用水处理设备,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消毒处理,可采用紫外线杀菌或化学消毒剂(如次氯酸钠)浸泡。
3. 润滑与紧固
- 润滑:对设备的转动部件(如水泵轴承、电机轴承)定期加注润滑油或润滑脂,减少磨损。
- 紧固:检查并紧固设备各连接部位的螺栓、螺母,防止因振动导致的松动。
4. 耗材更换
- 滤料更换:根据使用情况,定期更换砂滤器、活性炭过滤器中的滤料,一般砂滤器滤料更换周期为1-2年,活性炭滤料更换周期为6-12个月。
- 膜元件更换:反渗透膜、超滤膜等核心部件的使用寿命受水质、运行条件等因素影响,一般2-5年需更换一次。当产水量下降15%以上或脱盐率下降10%以上时,应及时更换。
- 密封件更换:定期检查并更换老化、变形的密封圈、O型圈等密封件,防止泄漏。
5. 记录与档案管理
- 运行记录:详细记录设备的运行时间、产水量、水质指标、维护保养情况等信息,便于分析设备运行状况,及时发现潜在问题。
- 档案管理:建立设备维护档案,保存设备说明书、维修记录、更换配件清单等资料,为设备的后续维护和管理提供依据。
二、不同类型水处理设备的专项维护
1. 反渗透设备
- 预处理维护:确保预处理系统(如砂滤、碳滤、软化器)正常运行,防止大颗粒杂质、余氯等进入反渗透膜,造成膜污染。
- 化学清洗:根据膜污染情况,定期进行酸洗(去除无机盐垢)和碱洗(去除有机物、微生物)。
- 浓水排放:合理设置浓水排放量,避免浓水侧盐分浓度过高,导致膜表面结垢。
2. 超滤设备
- 气水反洗:定期进行气水联合反洗,有效去除膜表面的污染物,恢复膜通量。
- 完整性检测:每月进行一次膜完整性检测,确保膜组件无破损,防止未处理的原水进入产水侧。
3. 离子交换设备
- 树脂再生:根据水质变化和产水水质情况,定期对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再生处理,恢复其交换能力。
- 树脂更换:当树脂交换容量下降至初始容量的60%-70%时,应及时更换树脂。
4. 软化水设备
- 盐箱维护:定期检查盐箱内盐量,及时补充工业盐,确保再生过程顺利进行。
- 树脂清洗:每年对软化树脂进行一次清洗,去除树脂表面的铁、锰等杂质,延长树脂使用寿命。
三、注意事项
- 遵循设备手册:严格按照设备制造商提供的操作手册和维护指南进行维护保养,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设备损坏。
- 安全防护:在进行维护保养时,务必切断电源,穿戴好防护用品,防止触电、化学灼伤等安全事故发生。
- 人员操作:对于复杂的维护保养工作,如膜元件更换、电气系统检修等,建议由技术人员进行操作。